English

畅销书的负面效应

1998-12-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畅销书,不是我国图书事业的固有概念,它是从西边“舶过来”的。在台湾兴起的时间比内地长,按说热度也应该比内地更“极端”。不料,不久前来内地访问的几位台湾畅销书作家,却发表了极为清醒而又犀利的看法。其中一位说到它的两面性:“它的好处在于鼓励、提勉作家。一位上榜的作家会从榜上精确的销售数字中知道有许多人在阅读他的作品,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读者的回应。随之而来的是满足感、成就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书写的欲望和热情的高涨;它的不好之处在于,它使得一些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在阅读的选择和口味上,产生了偏食的现象。受一种追时髦、怕落伍、从众心理的役使,青少年读者将他们的阅读着眼点囿于排行榜内。这必然会使其他一些没有上榜的好作品受到冷遇;使其他一些好作品尤其是未成名的好作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使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受到某种戕害。”

另一位台湾学者也说,“好书不一定是畅销书,反过来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

内地目前无论写书的、看书的和出书的,仿佛都还只看见畅销书好的一面。殊不知畅销书的负面效应似乎比这还大。

第一,畅销书的内容一般要涉及当前社会某一方面的“热点”问题——偏巧“热点”时常是浮躁心理的体现,一部分畅销书则会加重社会的浮躁。我认为,每一个“社会人”是诚然应该去关注“热点”的,但更应以沉毅的努力处理好置身领域中的具体问题,以使个人生命焕发出更实际的价值。我承认,少量的畅销书能够启发读者更好地处理身边的事物,当然是应当大力提倡的;但更多的畅销书不具备这个功能,读者除了浪费时间和感情外,就没有实际收效了。对于还没有真正入世的青少年,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应该是其精力的主要投放处,看畅销书是应当有选择和有节制的,如果再为流行歌曲之类分心,到头来会影响自己的成人成材。

第二,畅销书在写法上追求通俗,必然要追求“好看”——阅读时的流畅。这样又有其两面性了。流畅的好处是让读者节省时间,不费力就知晓了要说的内容。不好的地方是缺少顿挫,无法力透纸背,无法让读者在应该“费力”阅读的地方去“费力”。读书就如同做人——该费力时须费力——这对于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人生品性是有益处的。正在“成人成材”过程中的青少年,太流畅的阅读未必是好事,但凡是有“分量”的书,不刻苦是读不进去的。所谓“刻苦”,就是要结合人生经历去读,青少年还没有人生经历,所以阅读别人述说人生经历的书,一是于己无补,二在事实上也难于真的读懂。按照这个逻辑,现在出版太多的畅销书,兴许会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形成隐性冲击,会干扰“科技兴国”这个大战略的落实。青少年读书一定要艰苦,古人所说“头悬梁、锥刺骨”或许过分,但企图不费力就拿到优秀成绩则是白日做梦。所以我希望,畅销书应该成为成年人浏览社会的望远镜兼消闲品,青少年少沾染一些为好。这话或许和青少年直接谈不拢,但他们的家长一听就明白。关键的事情在于有关的领导部门要拿出有力的措施来。

基于以上看法,不妨给畅销书这样定位:它应该是浮泛文化赠与读者的一个最灵便也最花哨的窗口,它就像一架可以随时移换角度和变焦的高倍望远镜,让读者“随意”去扫描社会的各个角落。它所赢得的阅读效果,只能是轻松愉悦而不是深刻痛切。它适合让已在社会既定领域安身立命的成年人在业余时间浏览,极不适合让青少年把学业放在一边,而把激情灌注其中。要想真正懂得和适应社会,都不能如畅销书那样随意变焦和改换方向,而只能是无条件投入到置身环境当中,去参与活生生的斗争——要舍得流几身汗,沾许多泥污,甚至要流若干血泪!

对于已经找到安身立名的领域的成年人来说,更应该用自身行为去抒写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行业畅销书”——这将是他们一生的最高任务。如果带着这样的任务,再回头去浏览一些有价值的畅销书,以求了解一些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面,并汲取写作方法上的诀窍,自然就是一件于人于己都高兴的事情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